粤东河源,钟灵毓秀;紫金龙窝,地蕴人文。黄洞村畔,鹰峰耸峙,林木葱茏间,藏一梵刹,曰“飞龙寺”。寺以山名,山因寺秀,虽无千年古刹之赫赫声名,却承观世音菩萨之慈悲愿力,为一方信众祈福向善之精神栖所。
  追溯其源,寺中旧有供奉观世音菩萨之老殿,虽不宏伟,却沐风栉雨数十载,香火绵延不绝。信众踏山而来,或祈家宅康宁,或求世事顺遂,烛火摇曳处,皆是人间向善之愿。今时寺院谋新求变,于老殿二百米外,规划新地八千平方米,冀以拓展空间、完善功能,让这份慈悲传承得更久、更远。
  然寺院之发展,亦受限于环境。当前通山之路,唯三条泥径:其一长三点六公里,另两条各长二点八公里。晴时崎岖,雨后泥泞,车辆难行,信众朝山多有不便;寺内现存小殿堂,亦因年久失修,垣壁斑驳、屋宇陈旧,难显梵刹庄严之貌。 
  虽有险阻,然初心不改。飞龙寺之众,怀护持佛法之诚心,抱服务信众之热望,愿以新地规划为起点,逐步修缮旧殿、改善路况,让鹰峰之下的这片净土,既能留存旧时光的温润,亦能焕发现代梵刹的生机。待来日路畅寺新,山风伴梵音,晨钟和鸟鸣,此处必成信众安心礼佛、游人感受禅意之佳处,让观世音菩萨的慈悲之光,照亮更多人前行之路。